皇马娱乐
2023年,一段名为“高考百日誓师演讲”的视频在网络上爆红,视频中的主角是湖南桑植一中高三学生符文迪。然而,视频的走红并非因为演讲内容,而是因为她在演讲中的表情和激情引发了网友的讽刺和攻击。面对网络暴力,符文迪并没有选择沉默,而是勇敢地站了出来,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和看法。
“经历了网络暴力,相当于我的一个伤疤,其实我不会主动提。但是很多同学都知道,看到我了,认出我了,他们都会问我,你是不是那个(女孩)?我说对对,我就是那个(女孩)。”符文迪这样描述自己的感受。
一年多后,符文迪以645分的高分考入中国人民大学,选择了新闻专业。她的学习和交流中经常涉及到互联网传播的话题,对于网络暴力,她也不介意分享自己的经历和看法。符文迪的高中班主任田老师回忆,当天演讲现场反响热烈,自己都感觉热血澎湃,受到激励的作用非常大。听完演讲的同学们也纷纷表示,“学习的那种热情也起来了,后来看到她被网暴就觉得非常荒谬。”
符文迪的演讲稿是她自己写的,她想传达的是:“我们县在我们市里经济算偏落后的那种,但是其实教育更多要看自己,这样地区的同学只要努力了,天资其实不会比其它地区的同学差,我在演讲中想传达这样一个观点,因为我们太需要自信了。”
然而,这段演讲视频被一名记者肖磊拍摄并上传到网络后,却引发了意想不到的风波。不少自媒体截取符文迪表情最夸张的瞬间,或者用引发争议的标题来吸引眼球;甚至还有的制作符文迪的表情包,在视频里加入搞笑元素重新剪辑。肖磊表示:“我把她这段视频发到网上后才引起了这些非议,当时我是非常害怕的,怕影响到她,感到非常内疚。”
在老师和校友眼中,符文迪是个积极乐观、温柔亲切的人。符文迪校友说:“我当时看到她被网暴很震惊,我没有想到他们对一个高中生的恶意这么强烈。”网络内外,符文迪以及她的演讲得到的评价差异巨大,似乎形容的并不是同一个人。
董晨宇,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师,多年研究互联网传播相关的课题。在他看来,一些人仅仅看了短短两分钟视频,就开始评判符文迪,失真是必然的。其中更有一部分人,只是把符文迪当成一个假想的符号,来宣泄自己的情绪。
面对网暴和高考的双重压力,符文迪得到了家庭和学校的支持。符文迪爸爸表示:“我不理解,就是几分钟的演讲,你怎么就说别人长得漂不漂亮,或是心理上不健康?这纯粹是一种诬蔑或者是伤害。你不认可她,不鼓励她,但是请你们不要伤害她。”符文迪则表示,有家人的支持就够了,“因为他们是我的最后一道防线,他们不会倒戈”。
符文迪最终以645分的成绩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。开启了大学生活的她,并没有因为曾经的网暴而排斥互联网,也没有因此而排斥媒介。相反,她选择了新闻专业。这听起来虽然很戏剧化,但或许也给了她一次机会,让她能够更加审慎地去看待媒体媒介,倡导更加客观的标准或规范,让发生在她身上的事情进一步减少。
2023年9月,“两高一部”联合发布的《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》中,将针对未成年人实施的网络暴力列为从重处罚的五种情形之一。除了法律的支撑,在迎战网络暴力上,社会、学校、家长等各方也还有很多事可以做、需要做。
今天,2024年11月8日,是第25个中国记者节。作为新闻工作者,我们追求真相,舆论引导,从不想误导人民。如今的时代是“大众”传媒的时代,谁都有麦克风,谁都能发声,正因为如此,多一分理解和包容,少一分责备和谩骂,谁都不能置身事外。练就一双慧眼,培养一种韧性,坚守一个原则,绝不要虚假的新闻泛滥,绝不让“劣币驱逐良币”的现象出现,亦莫让网暴发生在我们每一个人身边。过往网暴恶果,至今依然历历在目,多少人的青春与生命折在此处。粉发少女郑灵华因网暴而逝去;寻亲少年刘学州因网暴自杀以证清白。甜言蜜语可脱口而出,恶意中伤望三思而行。
新闻工作者所走的这条道路,并不仅仅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个人追求。我们所做的事情,不管是写意大泼墨,从宏大处描摹时代的美好画卷,抑或是留白题小诗,从细微处勾勒当下的人生百态,都是在践行一个职业群体的历史使命:用自己的一分力量,参与到对时代的记录中去,让更多的人们了解到,在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上,蕴藏的蓬勃生机,和正在发生的美好变化;也用自己的一份力量,澄清谬误、明辨是非,激浊扬清、守望鼓呼,让更多的人们感受到,公平正义在身边、在生长。
时代在变,媒体在变,但新闻人的初衷,从未改变。